丰年有丰糕,年货有年味
(1/9)到了腊月,街头的丰糕店陆续开张,蒸笼里冒着腾腾白汽,给城市街头增添了几分年味。图为六尺巷丰糕店
丰糕是安徽历史文化名城——桐城的土特产。它的来历,与民间传说有关。相传唐朝时,桐城遭遇罕见大旱,知县张孚卿跑到山上跪拜祈雨,后来大雨倾盆,张知县来不及上马,被山洪冲走。桐城百姓为纪念他,就把收获的大米磨成粉,蒸成米糕祭祀。这样代代相传,就形成了春节吃丰糕的习俗。图为六尺巷对面丰糕店
丰糕是一种节令糕点。每到腊月,那些丰糕店便忙碌起来。他们选用优质籼米,浸泡后用小钢磨磨成米浆,再按一定比例加入老面、酵母或浑酒做粬,待发酵起泡时加入白糖,再揉搓成面团,放在模具里做成糕坯,放入蒸屉,大火猛蒸四五十分钟。出笼后的丰糕雪白如玉,状如圆盘,松泡绵软,中间点缀着可以食用的红丝,犹如雪中红梅,象征着日子蒸蒸日上,红红火火,格外喜庆。有些店主用食用色素在糕面上题写“新年大吉”“健康长寿”“平安幸福”等祝福语,加上圆形丰糕的“丰”与“糕(高)”寄寓“丰收,高贵,圆满”等美好愿望,更是深受人们喜爱。图为大丰糕
作为节日里的一道美食,丰糕既可以当正餐,也可以当早点,吃法有蒸、烤、煎、炸等,各具特色。最省事的当属蒸和烤。将丰糕切片,放在电饭煲里蒸,或放入微波炉中烤两分钟。蒸、烤的丰糕,绵软中带着丝丝甘甜。而最美的吃法,是煎和炸。热锅中放入植物油,将切成薄片的丰糕依次滑入锅中,不断翻边,冷脆的丰糕与热油接触,由粉白变成金黄,由脆硬变得柔软。煎好的丰糕外焦内酥,香甜可口,久食不腻;而油炸的丰糕外焦里嫩,香味扑鼻。正月里走亲访友,主人家必奉上一盘热汽腾腾的丰糕,祈祝亲友在新的一年里“百业丰收”“步步高升”。图为路边的丰糕摊
在桐城工作了二十多年,吃过不少丰糕,但对于它的制作流程,我还没有亲历。那天看到桐城中学门前的“旺年丰糕”店,便走了进去。身穿白大褂的老板娘张军友,热心地领着我参观她的作坊,并仔细向我介绍了丰糕的制作工艺。见我盯着蒸箱里一层层冒着热汽的丰糕出神,老板娘笑着说,这些丰糕,都是夜里四点多钟起来赶做的,现蒸现卖,保证了口感鲜美,好销得很呢。说着,便从蒸笼里拿出一只碗口大小可当早点食用的小丰糕,硬往我手里塞,让我尝尝鲜。我不曾在她这儿买丰糕,与她根本不熟悉,仅闲聊了几句,就如此热情好客,这让我有些意外。也许,这家丰糕店的主人,受了桐城文化的濡染,不经意间将自信、淳朴与善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客人面前。图为未加热的小丰糕
象“旺年”这样的丰糕店,在桐城还有许多。尽管店多,但在春节期间,还是供不应求。因为丰糕为绿色食品,价廉物美,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年货,抢手得很。每年春节,桐城家家户户不仅购买丰糕食用,还要作为礼物馈赠远方的来客;而节后外出打工或上班,也要带上几笼,赠与外地的同事或工友分享。图为微波炉中烤丰糕
尽管现在的年货食品日益丰富,但人们对于来自民间的土特产——桐城丰糕,还是喜爱有加。正如旺年丰糕店老板娘张军友所说,丰年有丰糕,年货有年味。图为蒸箱蒸丰糕
水浸籼米
烘烤待发酵的米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