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食网 -> 新闻 -> 正文
推进农业有效供给侧改革 加强优质麦种植工程建设
时间:2017-03-08 09:48:20 来源:中国食品报

  全国人大代表 今麦郎面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范现国:

  作为食品人,全国人大代表、今麦郎面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范现国今年带来的“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强优质麦种植工程建设的建议”引发了记者的关注。“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只有从农业做起,才能有好原料,继而才能有好食品。发展优质麦,可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有效,但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范现国说,我国人均耕地少,比如在北方,人均耕地只有一亩左右,地少就得做精,否则农民的收入不会提高。要做精,就得发展优质麦。

  为什么要发展优质麦?范现国说,在我国三农面临的四大问题中,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排在首位。

  范现国告诉记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第一部分即“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其第一项任务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唐仁健在解读政策时更明确:“三大调整,我们概括为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大宗农产品要突出‘优质专用’,其他农产品突出‘特色优势’。”

  “优质、专用小麦的区域优势种植,是我国小麦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范现国介绍说,作为主粮,我国是小麦生产大国,总产量和消费量基本持平,但结构不合理,优质专用小麦产量不足,需大量进口。据海关统计,2016年我国优质小麦进口量约340万吨,较上年增长13.5%。

  范现国认为,从优质麦来说,育种方面需要国家有一个宏观的顶层设计。现在国家推出农村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立非常正确,现在各地出现了一些种田大户,只有成规模,才能对土壤进行科学施肥,才能生产优质麦,这也是对环保的贡献。除了推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立之外,国家在育种方面应规划发展,各个基层的农业部门应该对区域适合种的优质麦品种进行科学规划。如果没有规划,农民一家一户种植,就会造成当地的小麦品种过多,收获的品种比较杂。

  范现国表示,推行优质麦的种植,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如何实现这一转化。另外,给农民一个优质价,种优质麦越多,农民收益越多。目前,土地流转,国家对于优质麦种植可以适度规划,一家一户种植过于分散,很难把优质麦精准区分。从食品产业的未来发展来看,分层将更细——以消费需求至上,开发个性化需求的优质产品是方向。以方便面为例,以往方便面都比较简单,品位基本一致,落差没有那么大。而现在则要通过提升原料品质、加强科技含量,来提升方便面的整体品质。例如,今麦郎的“一菜一面”方便面产品就是运用了先进的冻干技术,选用了优质麦的一个高品质产品。

  政府部门应该怎样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优质麦?对此,范现国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一是加大优质小麦育种科研支持力度。长期以来,我国小麦种植产量优先,普通小麦种植占优势,而专用高筋、弱筋小麦等明显不足,适用于不同区域种植的品种,更显捉襟见肘。因此,他希望农业主管部门加大育种科研支持力度,针对我国小麦主产区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区,研发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墒情的优质专用品种。

  二是政策鼓励种植优质小麦。目前的优质小麦,基本优质不优产。虽然在收购价格上略有区别,但产量的劣势、种植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等,让种植优质麦基本不增收。因此,农民缺乏种植热情。范现国认为,要通过政策引导,加大优质麦种植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倾斜优质麦种植政策,提高农民种植优质麦的积极性和保障措施。

  三是建立优质小麦和普通小麦的认知区隔。由于优质麦和普通麦在市场上并没有明显的认知界限,目前,优质小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优质不优价现象,影响了农民种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范现国告诉记者,首先要进一步细化优质麦标准体系,建立优质麦核心指标和检测方法。通过标准规范,以符合优质小麦标准的小麦生产的产品,在基本原料栏中标识“优质麦”替代“小麦”,推动优质麦的产业链的发展。通过标准规范,形成标识区分,让市场明确优质麦和普通麦的概念,并形成不同价格市场,将有助于市场力量和市场回馈反哺优质麦种植。

  四是加大优质麦耕地流转速度,打造一批国家级优质麦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立足食品产业、优质麦产业发展优势,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共赢发展。在小麦集中种植和集中加工区,不断加大土地流转工作力度,努力实现优质麦生产由分散、粗放式向集约、规范化方向转变。

  范现国还建议,做大龙头企业,加强企业联合,培育一批产业关联紧密、分工协作、功能互补的大型龙头企业集群,打造一批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影响范围广的大品牌,纳入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发展的优先方向,立足农产品深加工优势,坚持加工引领、拉长链条、辐射带动种养业和服务业的大发展,成功地走出一条三产融合发展之路,创建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分享到:
中食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食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食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食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2427031969 邮箱:24270319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