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乡土美食】炒面
今天我要说的炒面,既不是炒面片也不是炒拉条,而是炒面粉。在那过去的岁月里,它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生活,让我至今无法忘怀。
炒面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可以吃的,一种是用开水冲泡之后来喝的。两种面如同一组平行线贯穿于那段艰苦难忘的年代。
先说直接吃的炒面。这种炒面没有见过也没有吃过的人可以看看中国的革命史,中国工农红军过草地时布袋子里装的就是各种粮食做成的炒面,志愿军抗美援朝一口炒面一口雪,硬是阻击了美国大兵。我们那时上学,没有现成的馍了就带一小袋子炒面,课间偷偷地头勾到桌兜里一勺一勺地吃。不敢抛头露面的原因是,一勺炒面刚放嘴里,猛然间哪个同学说个笑话或哪个同学挠你的胳肢窝,非呛个天昏地暗不可。在家里,没有馍馍了,一人取上半碗,稍微倒一些开水搅拌一下,就可以轻松地吃了。为了吃炒面方便,在没有勺子的情况下,每人削一个像小铲子似的木勺勺。不是比谁吃得快,就是比谁的木勺勺好看。在没有了开水可以搅拌的时候,端了炒面互相打斗。往往是不苟言笑的人占了上风,爱笑的人呛得上气不接下气,炒面洒得到处都是,招来大人的一顿骂,然后才能安安稳稳地把剩下的炒面吃完。干吃炒面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如果口渴,那真是难以下咽。但冬天,将软柿子剥了皮和炒面拌了来吃,柿子的清凉爽口,炒面的干涩喷香,二者结合起来,软糯清爽满口喷香,味道着实不错。
炒面好吃不好吃,那是由不了任何人的,在那个年代,你别无选择!拿来仅有的粮食,当然玉米居多。放铁锅里炒,炒得玉米在锅里蹦蹦跳跳,一颗颗呲牙咧嘴,爆米花的香味四处弥漫时,倒在一个大簸箕里晾着,然后炒半碗黄豆、半碗小豌豆、半碗青稞、半碗莜麦。等到炒好的粮食晾凉了,全部倒在一起,搅拌均匀,可以拿到磨坊去磨了。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凉。太热,各种粮食黏在一起,机器无法运行;太凉,软软的在机器里滚来滚去,面出不来。不热不凉,脆脆的,刚好。所以,凡是磨炒面的来了,磨面的人手伸进口袋里抓一把,拿几颗扔进嘴里,嚼嚼。合适了,马上磨;太热了,让倒在磨坊的大蒲篮里晾一阵;太凉了,对不起,拿回家再炒炒!
拿开水冲泡了喝的炒面就简单多了。玉米面放铁锅里炒,翻来覆去地炒,炒得玉米面变了颜色,撤掉火,放入食盐,搅拌均匀就好了。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是个技术活。翻得慢了,就焦了,翻得太快了,见不上火,全在于炒的人自己的体会和掌握。后来,生活好了,用白面炒,顺便加一些葱花肉之类。玉米面性凉,喝多了胃酸反胃。在镇上上学那会,天天早上喝玉米炒面泡玉米面馍馍。喝完身上热乎乎的,经峡口顺河道走,冷风呼呼地迎面扑来,还未到学校,胃里仿佛打破的醋缸般酸味汹涌了,整个一天心里不好受。从此,一看到炒面就发怵,唯恐躲之不及。即便现在改良之后,据说加了牛骨髓等等的油茶之类。
慢慢的生活好了,我看到母亲炒面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葱花和羊肉丁爆炒,然后倒出来,接着炒白面,面炒着快上色时,将葱花羊肉丁倒入,然后放入盐和调料。这样的炒面冲水喝起来特别的香,面香肉香葱花香有机的融为一体,别有一番滋味。但,这些炒面仅仅是高高在上的奶奶和一家之主的父亲享用,我们无福消受。只有考试完拿到奖状了,或者是炝了有油的浆水(做了好事情),才可以破例喝一次。装炒面的坛子放在奶奶睡的炕的最里边,不管谁喝,都得经过奶奶的允许。
现在,直接吃的炒面基本上没有了,冲水喝的炒面经过改良,变成了今天的油茶。白面快炒熟之际,加入食盐,白芝麻、黑芝麻、花生仁、花椒粉、小茴香、大茴香、干姜、草果之类,就是五仁咸油茶。没放盐的就是五仁油茶。有些直接放了芝麻和各种调味料的又分别是黑芝麻和白芝麻了。本地一家清真食品公司,用牛骨髓入油茶,既能补钙又有营养,味道也不错。
作者 铁迟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食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食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食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2427031969 邮箱:24270319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