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第十届中国餐饮产业发展大会”日前在福州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餐饮业精英齐聚,围绕“新经济 新结构 新动能 新发展”共同探讨餐饮行业在逐渐实现止跌回增后如何在新常态下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享受供给侧改革以及营改增为企业和行业带来的红利。
餐饮业迎“四化”机遇期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表示,“十二五”期间,餐饮业发展并不顺利,以一波三折来形容更为恰当。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餐饮市场发展步伐明显放缓,随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给本已凸显颓势的餐饮市场投下一记重磅,2013年餐饮收入增速9%下滑到改革开放以来的谷底,限额以上餐饮收入更是跌至负增长,餐饮业高速增长的辉煌时代成为过去。全行业不断摸索发展方向,重新回归市场、回归大众,逐渐步入理性发展的轨道上,2014年、2015年发展速度逐步走出低谷、稳定回升。
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十二五”期间餐饮业发展轨迹报告》显示,目前餐饮业初步完成供给侧改革,犹如凤凰涅槃,但是否真正重生还留待市场检验。
姜俊贤表示,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餐饮业初步完成供给侧改革、深化转型和检验变革创新成效的关键年。作为传统产业,餐饮业在政府新经济政策指引下,已经步入培育内生增长动能和改善就业民生的供给结构调整阶段。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餐饮业将迎来空间集聚化、产业融合化、服务智能化、品类定制化的“四化”发展机遇期,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将成为检验企业健康状况的标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将联手互联网共同发展,投向餐饮市场的资本也将大量增加。
供给侧改革提高要求
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任兴洲发表题为《供给侧改革重塑中国餐饮经济布局》的演讲。她指出,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明中国经济面临中长期的、结构性的矛盾,供给侧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亟须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矫正供需结构扭曲和要素资源错配,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促进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她同时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不要“需求侧管理”,而是要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下决心提升改造“旧动能”。
“十三五”时期,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群体结构变化,以及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式、体验式的消费成为主要特征,要求企业把握市场需求变化、细分市场,调整和优化供给结构。
餐饮企业须在新常态下提升产品品质,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要素生产率,通过流程再造、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整合产业链,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依托龙头企业和科技带动,实行专业化生产、规范经营管理、社会化服务和区域化布局,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完善和贯彻相关行业标准。
餐企分享营改增红利
本次大会举办期间,正值国家全面实施营改增后企业进行第一个月的申报工作,活动主办方邀请国税总局原副局长、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许善达发表了《餐饮企业如何分享“营改增”的减税红利》主题报告,与来自全国的餐饮企业管理人员分享了餐饮企业享受营改增红利的方法。
许善达表示,全面实施营改增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供给侧改革为企业降低税负。对于小规模企业而言,营改增直接降低了其上缴税款的税率,税负降低确定无疑。对原来的增值税纳税人来说,如今购买不动产、金融、生活服务业等领域的服务,都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抵扣税款,因此税负也只可能降低。但是对于原来缴纳营业税,现在改为缴纳增值税的这部分餐饮企业而言,要分析营改增红利,须对企业的多个环节进行相应调整。“除了企业的财务人员须学会并掌握营改增的规律及特点外,餐饮企业的销售模式、采购模式也要做相应调整。特别是合同的价税签约数字怎么计算。要精心考虑,什么样的情况才是最有利的。”
此外,许善达指出,要想分享营改增带来的红利,就要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掌握企业可抵扣的项目,并在购进过程中有索要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意识。
全产业链话题受捧
记者发现,本届餐饮产业发展大会首日举办的中国餐饮信息化峰会、中国餐饮供应商峰会、中国餐饮物流峰会成为备受关注的亮点。用姜俊贤的话说,论坛“针对餐饮产业发展的新领域、新高度进行深入交流与探索,分享智慧与经验,是中国烹协的一次成功突破——从面向餐饮自身设置话题,延伸到上下游全产业链去探讨”。
姜俊贤表示,餐饮业房租、人力和食材成本的逐年增加是有目共睹的事实,那么如何有效降低成本,这就是整个产业链涉及的问题。房租和人工支出很难降下来,但是通过减少农产品采购的中间环节费用,是可以实现食材费用的下降。现在餐饮企业很多农产品的采购都是中间环节占用了太多成本,可以说,降低成本最大的可能在于供应链。降成本离不开网络信息化、离不开源头供应商和物流渠道的配合,三个因素都是餐饮企业需要的合作者。因此,今年中国烹饪协会在提供供应链的服务方面做足了功课,自身实现了协会服务功能突破。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食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食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食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2427031969 邮箱:24270319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