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遍田野绿满坡,兔子起舞黄连歌。悠悠传情啰儿调,无垠莼田泛绿波……”在重庆市东部、三峡库区腹心的千里沃野,缓缓流淌的长江紧紧依偎着她南边的火热土地。悠长历史积淀的无限魅力,映衬着一个可爱的土家山寨——幅员面积3012平方公里、辖33个乡镇(街道)总人口54万人的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冷水镇八龙莼菜田与茂密的天然林浑然一体
飞逝的光辉岁月,不断铸造着土家人勤劳、智慧的优秀品格,也让石柱酣畅地凝聚了时代的灿烂。如今,这里已扣上“中国黄连之乡”、“中国长毛兔之乡”、“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中国辣椒之乡”、“全球最大的莼菜基地”等多个光环。
黄水镇万胜坝村菜农采摘莼菜
为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集中、项目集成、三产融合、全程开发的综合优势,加速石柱县莼菜产业发展步伐,市农综办与石柱县人民政府将联合在石柱县规划建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石柱莼菜生态湿地公园,将石柱莼菜项目区建设培育成:
——全球莼菜物种保护地和种苗供应基地
——全球莼菜及特色农产品研究开发中心
——全球莼菜产业精深加工基地
——全球莼菜健康养生与生命科技体验区
冷水镇政府职工帮助菜农采摘莼菜
引种成功规模发展
享有“水中人参”“植物胎盘”美名的莼菜,是一种水生植物,适宜在海拔1200米—1600米之间的酸性土壤中生长繁殖,喜低温、湿润多雨气候,其多为野生并多产于沼泽地,对水质、气候、土壤、阳光等自然条件要求非常高。多年来,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先后试种,几乎都以失败告终。
就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对引种莼菜偃旗息鼓的时候,石柱县大胆向莼菜“靠近”并“亲密接触”。
1991年3月,时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何方玖率队赴开县、南充、大竹、垫江等地考察人大工作和经济工作后,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的建议,得到县政府高度重视,把莼菜开发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和工作重点并试种获成功。
在农综项目助推下迅猛发展,石柱县黄水、枫木、冷水、沙子、六塘、冼新、鱼池等7个乡镇均种植莼莼菜1.3万亩,莼菜种植农户4100多户,石柱成为响当当的“全球最大的莼菜基地”,石柱莼菜于2003年获得无公害莼菜产品认证和无公害莼菜产地认定。
在发展莼菜产业的同时,石柱县不断创新模式,走专业合作社发展道路。目前,全县有莼菜专业合作社20家,县级龙头企业7家。尤其是“潘婆婆”莼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入驻石柱后,采取“公司+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新型股份专业合作社,对基地稳定壮大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不断的创建,石柱莼菜成功注册了“山之纯”、“莫老娘”、“福吉利”、“海涟”、“百年潘婆婆”、“石柱莼”等绿色食品知名品牌商标。
2013年以来,石柱县莼菜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成为与杭州西湖、湖北利川并驾齐驱的三大基地,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莼菜基地。
干部莼田助农成风景
获取认证直接出口
“莼菜的主要市场在国外。”早在2003年7月,该县农业部门在专题调研后认为,打造石柱莼菜品牌、提升石柱莼菜知名度与美誉度、全面提高莼农收入,必须走国际市场。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中介商的“转口”协助下,2004年5月,石柱首批新鲜优质莼菜飞往日本。
“为保证莼菜质量,石柱在莼菜挑选上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并要求莼农在江北国际机场有航班飞往日本的前一天下午3点以后开始采摘。”该县农委主任牟显海说,凌晨时分,“待嫁”莼菜即通过专车从石柱运到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登”机,上午11时左右即可到达日本“上桌”。
莼菜通过中介商“转口”直飞日本,让莼农和企业实现了“双赢”,产值不断攀升。然而,该县农业部门没有歇脚。
2004年来,石柱县将莼菜直接出口作为农业综合开发拉动莼菜产业发展的重头戏来抓,积极帮助莼菜企业申请直接出口权。
2005年,石柱莼菜通过重庆市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注册认证,2006年成功申报绿色有机食品认证。
2006年上半年,该县莼菜获得了直接出口资格,改写了石柱莼菜出口需“绕道”至杭州西湖,再“更衣出嫁”的历史,从而进一步缩短了莼菜出口的时间,减少了中间环节,增加了农民收入,每吨鲜品莼菜的产值增加1000元以上。
莼菜丰收干群欢笑
着力提升莼菜品质
莼菜是石柱自治县的支柱产业,也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石柱县在抓好莼菜直接出口权的同时,又在品质提升上做文章。
在市农委和石柱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石柱县农业部门借助“县校合作”科技平台,依托西南大学科技和人才优势,建立了提纯复壮的优良莼菜种源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培训了一批莼菜科技种植户。
“之前,莼菜一般采用冰醋酸保鲜,而很多消费者在食用时因没有科学脱酸,影响莼菜的食用口感,降低了莼菜营养价值。”福吉利莼菜加工厂负责人说,采用冰醋酸保鲜的莼菜,保鲜时间没有运用无酸保鲜技术处理的莼菜时间长,且果胶中的营养成分易受到破坏,失去绿色食品应有的价值。
2006年,该县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攻克无酸保鲜难题。
福吉利莼菜加工厂接手项目后,从日本引进了最新绿色食品保鲜技术——莼菜无酸保鲜,使绿色食品再上档次。无酸保鲜技术对莼菜进行保鲜,至今在我国尚属首例。
在成功实施才莼菜提纯复壮和无酸保鲜后,该县农委又在冷水镇八龙村和枫木乡双塘村选定部分莼菜田作示范小区,并与相关农户签订了莼菜田养鱼协议,以期摸索出莼菜田种养结合的新路子。
通过试验推广,在莼菜田里养鱼,每亩每年不仅可养殖商品鱼100至120公斤,而且莼菜可增产200公斤以上,莼菜果胶含量提高5%以上。
做大做强莼菜产业持续开发。2014-2016年,石柱县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扶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策创新实验区项目,共投资2005万元,分别在黄水镇万胜坝村、冷水镇八龙村和枫木乡双塘村实施莼菜基地环境连片整治。
通过新建排灌沟渠、生产便道、蓄水池,架设PE管道、整修机耕道、整治莼菜田埂等措施的全面整治。改善了生产环境,方便了莼农及游客出行,保障了水源,巩固了莼菜种植规模,为莼菜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生长环境。
政协委员王林斌(左一)等实地调研莼菜
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随着莼菜产业的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采取“公司+股份制合作社+行业协会”、“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方式,实现“农户增收、地方增效、带动扶贫、企业盈利”的多赢目标。
价格上扬助农增收。一是价格提升明显。2015年莼菜价格大幅度提升,从2014年平均价4元/斤,提升2015年平均价5.5元/斤,最高价格达到了7元/斤。二是延长收购期。由于莼菜行情好,2015年莼菜的采摘期延迟至9月30日,较以前延长了近1个月,采摘力度也同时加大,莼菜采摘率提高到2015年100%。
深度开发提质提效。随着莼菜的美容护肤、保健养生等功能产品的成功开发,莼菜已不仅仅只是蔬菜,而是作为高端产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万江公司取得了莼菜手工皂,莼菜酵素,莼菜醋、莼菜日化用品专利技术转让,目前正抓紧修建加工厂房,预计今年上半年投产;潘婆婆公司已开发莼菜三大类27种产品,如莼菜面膜、饮料、美容胶囊等,目前已经申报14项专利技术,其中取得了6项专利技术;目前莼菜食品的QS认证已通过。
农旅结合前景广阔。在莼菜主产区黄水片区,拥有“重庆最美森林”大风堡原始森林、“土家乐园”毕兹卡绿宫、“天然画廊”油草河,而莼菜在蓝天白云的高山,更是一番难得的美景。近年来,石柱县以莼菜基地建设为中心,大打“莼菜旅游牌”,通过组织莼菜文化节,让游客体验采摘乐趣,烹制莼菜佳肴,提高莼菜产值,带动经济发展。
十三五期间,计划整合各类资金5亿元,建成3万亩优质高产莼菜生产示范基地,年生产优质有机鲜莼5万吨,全程开发莼菜精深加工,配套完善营销网络,加速推进莼菜全产业链、多功能性和高附加值开发,打造成国内独具特色的莼菜湿地休闲观光带,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力推进项目区5000农户增收致富。(特约通讯员 谭华祥 文/图)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食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食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食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2427031969 邮箱:24270319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