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食网 -> 监管 -> 正文
食品安全信心如何增进
时间:2016-06-15 13:19:42 来源:人民日报

  □虚假和夸大报道,误导消费者;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科普不够,误导信息却大肆传播

  5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从执法检查情况看,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上稳中向好。

  这样的结论,从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抽样检验也能得到印证。2015年合格率达96.8%,比2014年升高了2.1%。而1985年的抽检合格率才70%。这说明,我国食品越来越安全。

  但为什么有人还会有疑问:今天,我们还敢吃什么?为什么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与公众的感受存在距离?今年5月,记者跟随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进行了实地检查,一路所看、所想,梳理出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正面宣传不够,个别事件扩大化,虚假和夸大报道,误导消费者。

  媒体曝光,能及时制止违法行为,这点没错。但涉及食品安全的舆论监督更应该真实准确,把握好度。因为,食品安全问题最容易引发公众恐慌,方便面桶荧光物超标致癌、水果标签含苯有毒、面粉添加硼砂致癌……这些骇人听闻的消息,让人们越来越不敢吃了。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个别事件被无限放大,传播速度之快、影响面之广,这在过去是没有的。

  其次,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过去,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不够吃、吃不饱,现在关心的是吃得是否安全、是否健康,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敏感、更加关注,维权意识也在高涨。加之,政府这几年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原来没有暴露的问题如今都显现出来了。

  第三,科学常识的普及不够,也是导致公众不敢吃的原因之一。

  现在,只要一谈到食品添加剂就紧张。在检查时,食品检验专家告诉检查组,其实使用添加剂是为了食品的色、香、味,只要在合理范围内依法依规添加,就可以放心食用。前一阵,微信群里疯传的蒜薹蘸白色液体的视频,一时间又让很多人不敢吃蒜薹了,后来农业专家出面澄清,这种白色液体实为蒜薹保鲜剂,早在20年前就开始应用了,对人体无害。

  由于政府部门缺位,权威专家又不愿面对媒体,怕说错了惹火上身,正确的科学常识没有得到广泛普及,没有科学依据的误导信息却大肆传播,才造成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不放心。

  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水平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发达国家也经历过食品从不安全到安全的阶段。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也处于从保障食品供应转向保障食品安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食品安全问题往往多发易发。因此,在食品安全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主动发声,才能铲除误导信息的生存土壤。同时,只有大力加强食品安全的科普宣传,才能让公众对身边的食品有正确而理性的判断。

分享到:
中食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食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食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食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2427031969 邮箱:24270319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