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食网 -> 新闻 -> 正文
河南150亿豆制品销售额九成来自小作坊
时间:2016-06-29 14:59:22 来源:大河报

在一家豆制品生产作坊,头上乱线丛生,脚下污水横流。


  □记者魏朝林文王亚鸽摄影

  核心提示|6月27日,本报以《问题豆芽波澜起问题作坊未绝迹》为题,报道了河南市场问题豆芽,引起了广泛关注。“舌尖上安全”再次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豆芽市场问题不少,豆腐市场情况如何呢?记者调查发现,街头销售豆腐多来源不明,安全无法保证。来自河南省豆制品行业协会的资料显示:河南豆制品一年的销售额更是高达150多亿,其中90%以上由小作坊生产。

  【市场】

  豆腐练成“金刚之身”,市民勿以品相论品质

  在洛阳一家农贸市场的豆腐摊,早上8点多,围满了买豆腐的市民。“他家的便宜,才1.8元一斤。”一个老太太手上掂了两个袋子,“全家都爱吃豆腐,所以买多点儿,炒着吃炖着吃都中。”当问及是否了解街头豆腐卫生状况时,老太太很诧异:“豆腐都吃几十年了,能咋?”

  在开封某农贸市场内,一家挂着某知名企业招牌的豆腐店,所卖的豆腐却是没有任何标识的散装作坊豆腐。中午时分,豆腐在37℃高温中裸露着却依然“坚挺”。据豆腐店老板称,她从早上7点多就开始卖了。

  业内专家表示,正常的豆腐在高温环境中,顶多三个小时,豆腐就会变得又酸又黏,像这种大半天还坚挺的豆腐,一定是加了防腐剂,而防腐剂国家明文禁止添加在豆腐中。在记者走访的豆腐摊中,几乎所有的豆腐都有“金刚不坏之身”,这种豆腐长期食用对人体危害很大。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无证小作坊在河南省有6000多家,每天向河南人民提供几百万斤豆腐。就是这样的豆腐,占据了整个市场的90%以上,堂而皇之在农贸市场销售,大摇大摆进入饭店、餐馆和千家万户的厨房。

  【暗访】

  小作坊污水横流,烟头遍地丢

  知情人向记者举报,郑州市区秦岭路与棉纺路附近有“黑作坊一条街”,这里是豆制品加工窝点聚集区。

  6月24日上午,记者佯装采购商实地探访,空气中弥漫着臭水沟味。街道两边平房大门紧闭,门口稀稀拉拉停了几辆车。

  站在一个紧闭着的大门外,院内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透过门缝能清楚看到,两个光膀子男子拿着一个大棍子在桶里不停地搅拌,一名女子正往柱子上挂千张。记者敲门,里面一阵躁动后,一名男子隔着门问:“干啥的?”记者回应:“企业采购……”话还没说完,里面的男子说:“俺不接私活,走吧。”

  记者沿着这条街挨个敲门,本来里面还有说笑声,听到敲门声立即停止。

  在敲了三四个门无应答后,记者看到有一家敞开着门的院子,就直接走了进去。院子分为两块,一块有20平方米那么大,旁边还有4个屋子,机器就在屋子里面。小院子里有四名男子在桶里搅拌着东西,地上全是脏水和烟头,还有装添加剂的布袋,旁边的大院子支着几个竹竿,一名女子正往上面挂着千张,另有3名女子在一个大桌子上叠着千张。

  看到记者到来,一名男子迅速跑到里屋,另外两名男子目光很警惕。一名30多岁女子质问记者哪里来的。记者佯装企业采购,几经交谈,打消了女子的顾虑。

  据该女子介绍,她这里专门做千张,每日的出产量5000斤,供给集贸市场、小饭店、学校和建筑工地。

  据称,这个千张作坊只是他们大老板众多作坊中的一个,大老板手下还有豆腐、豆芽、豆干等作坊。走供货流程时,他们可以提供正规厂家的证照和票据方便采购人员上报。

  “我们老板几乎从不跟客户见面,所有的供货都是电话联系,一些手续也是安排别人来办。”该女子说。

  【困境】

  小作坊扰乱市场,正规企业步履艰难

  来自河南省豆制品行业协会的资料显示,河南省仅豆腐的销量每天就有600多万斤,但100多家豆制品获证(QS)企业中,生产豆腐的获证企业不到10家,市场上大部分豆腐都是由无证小作坊生产出来的。豆制品一年的销售额更是高达150多亿,其中90%以上都是小作坊生产的。

  一位长期从事豆腐生产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小作坊和正规豆腐企业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缺少监管,豆腐可以在生产工艺上做手脚,用便宜的、发霉的豆子做原料。在城乡接合部尤其农村,小作坊遍地开花,有的直接在猪圈旁边搭建,有的与厕所相邻,院内污水横流,酸臭烘烘。”

  从事豆腐行业已有10年的驻马店人李某透露:“原料费、工人工资、运输费、冷藏费、水电费、燃料费、税收等加起来,豆腐几乎不赚钱。大企业的成本高,但豆腐的质量好、干净卫生,价格会略高一点以保持企业的正常运转,普通消费者却意识不到好豆腐的品质优势。小作坊的豆腐价格低廉,逼得大企业只能随行就市,艰难度日。”三年前他因顶不住小作坊的冲击,转行了。

  “大企业只有发展到一定规模,才能有效发挥其带头示范作用;只有企业在规模化生产中取得效益,才能保持生产的再投入,促进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新产品的不断开发,使整体产业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卫祥云说,“传统豆制品属于低值微利产品,国家对豆制品企业一直以17%计增值税税率,增加了企业成本,加上豆制品行业入市门槛低,个体小作坊数量较多,严重冲击和扰乱市场秩序,使得豆制品行业持续乱象。”

  【声音】

  小作坊打“游击战”,行业乱象亟待整治

  事实上,河南对无证豆腐小作坊的治理从来就未停止过。

  新乡市曾召开由质监、工商等部门和部分豆腐生产企业参加的豆腐专项整治会议,要求对该市豆腐生产和销售领域进行专项整治。新乡市共有300多家豆腐小作坊,专项整治行动对掺用霉变黄豆和使用非食用石膏、皂矾、色素、吊白块等添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凡进入商场、超市的无包装豆制品一律挂牌公示。

  业内人士称,国家对于小作坊的惩治一直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小作坊虽屡屡曝光于媒体,曝光一处,换个地方继续生产,就像打游击战。

  一位豆制品资深专家认为,执法部门对黑作坊的执法力度手太软,往往是被媒体曝光才进行“被动执法”,而政府监管部门只针对正规有备案的豆制品企业进行监管抽查,而恰恰是那些黑作坊扰乱了市场危害了整个行业。

  “目前河南豆制品行业尤其是豆腐行业,规范化企业大多数都在艰难生存,基本是‘无钱可赚’‘无利可图’‘无途可望’。小作坊与大企业拼的是价格,小作坊强劲,规范化企业只能艰难生存,规范化企业的萎靡又助长了小作坊的成长;另外,小作坊量大又分布散乱,给政府的治理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小作坊的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豆腐的产业化发展。而消费者对这一切丝毫不知,仍然对这些来历不明的豆腐爱不释手。一个恶性循环就这样一直持续着。”一位多年从事豆制品行业的企业主说。

分享到:
中食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食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食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食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2427031969 邮箱:24270319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