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价低廉、食用方便,吃“辣条”(调味面制品)曾是众多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之一,“吃包辣条压压惊”等网络段子和表情包的流行更一度让“辣条”跻身“网红食品”行列。不过,高油高盐、添加剂超标、安全隐患不少等问题曾长期伴随“辣条”产业发展。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要求对“辣条”类食品进行统一分类,按照“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生产许可类别进行管理。同时,该公告还要求生产企业要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相关要求,降低“辣条”中盐、脂肪、糖含量,提升产品营养健康水平。
“辣条”标准南北之争终结
2018年8月,原湖北省食药监局发布公告称,多款“辣条”产品被检出不合格,其问题主要聚焦在违规使用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GB2760)中要求“方便米面制品”(除米面灌肠制品外)不得使用的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和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对此,涉事企业则回应称其为各地“辣条”生产执行标准不一致所致。一时间,“辣条”生产标准问题再度引发关注。
实际上,在本次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出台之前,“辣条”生产标准一直有“南北之争”。
这其中,“南派”辣条以湖南省等为代表,执行《挤压糕点地方标准》;而“北派”则以河南省等为主,执行《调味面制食品地方标准》。不同标准中,产品表述、添加剂使用限制等多有不同,也导致了同样的“辣条”在不同地区可能面临不同的抽检结果。
本次“国家标准”的出台,“辣条”生产标准南北之争终于终结。
根据公告,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辣条”类食品统一按照“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生产许可类别进行管理,生产企业要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相关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凡与此不一致的,应当于2020年1月31日前调整到位。
“国家标准”助推产业更新升级
售价低廉的“辣条”,据业界统计有近500亿元的产值规模。拥有庞大市场的同时,“辣条”长期以来也是各地食药监管理部门的重点监管对象。对于消费者而言,“辣条”类食品似乎好吃与健康不能两全。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当前“辣条”生产由少数头部企业和大多数年销售额保持在几百万至几千万的小型企业组成。随着市值不断增高,“辣条”行业已经进入了规范化、品牌化和健康化的关键性节点。基于此,本次“国家标准”的出台将有效地提升产业结构,推动行业更新升级。
按照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公告内容,未来国家将从统一分类、加强原辅料和生产过程管控、减盐减糖减油等多方面对“辣条”类食品进行管理,而这势必会让一度被称为“垃圾食品”的“辣条”变得更健康,“辣条”行业发展也更加有序。
“随着国家标准的落地,一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势必会退出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会规范和净化行业,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纲领性的指导和法律法规的支撑。”朱丹蓬说。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食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食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食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2427031969 邮箱:24270319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