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5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中,以《扶贫,一个也不能少!》为题采访了贵州省织金县莲花村,背景中,赫然可见上千亩连片种植的玛咖。玛咖,这个10多年前从南美引进的新资源食品,真能让贵州落后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吗?
答案非常遗憾!初步调研显示,国产玛咖已严重烂市。贵州莲花村的玛卡种植户,会像今年千千万万玛咖生产者一样,很可能血本无归,甚至因玛咖而再度返贫!因为,日前从云南丽江、大理等玛咖主产区传来消息:当地大量玛咖在地待收,农户因嫌采收麻烦,任其烂在地里。如有人愿意收购,就自己出钱雇人免费挖取,只当帮种植户犁地了。
从价格上看,以产量最大的黄玛咖为例:云南产地批量要价已降到15元以下(公斤价,下同);网上零售价格,黄玛咖也降到20元以下;紫玛咖最优质的50头规格,价格在30元左右;连红火一时的国产黑玛咖,价格也降到70—80元之间。这个价位,与三年前玛咖最火爆时的动辄几百元甚至千元价位相比,降价之猛、落差之大,让人足以瞠目结舌!如果按照15元/公斤的产地干货价计算,意味着鲜货价已落到1.5元/市斤左右。如果分摊到亩产量,说玛咖降到“萝卜价”毫不过分。
以上迹象表明,国内的玛咖产业,正在重复着历史上有名的“荷兰郁金香惨案”——即炒作到天价后迅速自由落体,任凭风吹雨打一地鸡毛,最终让种植户吞食烂市恶果。
玛咖,这个新世纪的保健品神话,为何会沦落到如此不堪地步?
盲目疯狂扩种是惹祸根源
我们不妨看一下玛咖进入中国后的发展轨迹,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2002年—2010年是试种期
2002年,在云南省农科院牵头下,国内首次引入秘鲁玛咖,并在云南丽江玉龙雪山下南溪镇开始试种。在随后的将近10年里,云南丽江牢牢占据国内玛咖第一产区位置,到2012年时产量还占全国7成以上;可以看出,本时期,由于玛咖尚未被炒热,产区主要集中于云南西部一带,丽江是主产区。外省只有新疆等少数地方引种,不成规模。
第二个时期,2011年—2013年是发展期
2011年,云南迪庆开始种植玛咖,目前种植面积达到150亩;
2012年,地多人稀的新疆伊犁、和田多地开始引种玛咖,当年种植面积就超过3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