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振兴实践紧密结合,8月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赴容县科技助农调研实践团联合中南大学、东北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深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自良镇中平村进行走访调研,聆听容县沙田柚协会对容县沙田柚产业发展现状的介绍,并与农户们进行密切交谈,共同探索沙田柚产业链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未来发展。
步入中平村沙田柚王国,映入眼帘的便是满山郁郁葱葱的柚子树,在容县沙田柚协会会长、副会长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踏出了此次产业链探索的第一步。
通过解说,实践团队员们了解到:广西容县沙田柚最早的栽培记录可追朔到明朝时期。明朝万历(1585年)刻本《容州志》记载:“柚已容地沙田村所产最负盛名,香甜多汁。”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容县仅有沙田柚树3万多株。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政府开始重视沙田柚产业的发展,沙田柚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越来越高,相关配套设施也不断完善。进入21世纪后,沙田柚更是通过土地流转、能人带动等方式,不断发展成为了区域特色农业。在全区、全县的努力下,容县沙田柚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广西首批“桂字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提及沙田柚种植问题,会长首先表达了对系统化、机械化种植的焦虑。目前果农多为散户,土地所有权分散。一直以来,他们都自主种植、自主经营,所以难以实现集中统一的种植喷药和采摘。此外,种植园大都处于丘陵地带,地势不平坦,机器进出果园不便,难以实现全面机械化。因此,寻找沙田柚种植与现代科学技术之间的结合点,打造智慧农业,实现智能化发展,是解决系统化、机械化种植问题的关键。
据悉,目前沙田柚主要是以鲜果零售为主,只有少量留在家乡的年轻人会通过电商和直播带货等方式销售鲜果,对于二级加工产品如药材、保健品、精油等则缺少研发。而当地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离开家乡,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这导致在柚子的种植、加工和销售中劳动力短缺,收率持续走低。因此,吸引新生力量,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把牢质量关、品控关是改变当前困局的重中之重。
“品牌化营销为好产品打开了广阔销路”,容县沙田柚协会会长对沙田柚产业链的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容县沙田柚要想发展必须要迎合新潮的生活理念,或是开发新的消费形式,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同时,也要借助直播带货等,广泛拓展获客渠道,在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认可度的同时,增强消费黏性。”做大一个品牌需要投入大量的宣传。每年,容县都会在柚子刚上市的时候举办柚子文化节,这样不仅可以借助活动对容县沙田柚进行宣传,也让容县沙田柚种植文化得到了广泛流传,提升百姓对柚子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此次走访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队员们感受到了来自容县沙田柚协会和当地农户们的热情支持。他们认识到只有打通产学研各环节,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为目标,从种植、采摘到分拣、包装、销售,每一个环节都设立相应的标准,在提高效率的同时稳定品质,打通沙田柚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才能推动沙田柚产业更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助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赴容县科技助农调研实践团和中南大学、东北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的队员们通过此次深入自良镇中平村沙田柚产地的走访调研,对沙田柚产业链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深刻认识到扎根基层、奉献青春、服务社会的重要性。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积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发扬实践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青春姿态投入“以青春之我,助力乡村振兴”的伟大行动中,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绽放绚丽光彩。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食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食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食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2427031969 邮箱:24270319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