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食网 > 酒类 > 正文
仁怀酱酒生死劫:7成酒厂停产 政府施救不如自救
时间:2016-02-13 14:59:15

  经历三年的洗牌,茅台镇中小酒企停产风潮仍在加重,酒都仁怀或已成为白酒行业本轮调整的“重灾区”。

  从茅台酒厂附近的观景山上可以拍到茅台的全景,顺观景山环绕茅台酒厂一周是连片的中小型酒厂,这其中过半数以上的酒厂已经停产倒闭。

  有知情人士称仁怀市1700多家注册酒类生产销售的企业现在仍坚持烤酒的只有300余家,且其中大部分均已减产。酒业家记者在一位熟悉贵州白酒产业的行业专家处得到的可靠消息是现在仁怀市近七成白酒生产企业已经停产。

  “停产潮”肆虐

  岁末寒冬,低温没有阻碍酒厂里野草的肆虐。记者顺观景山而下,路边的古传酒厂墙壁已经坍塌过半,大门早已卸去,绿色的藤蔓遍布坑坑洼洼的庭院,“这并不是最差的情况”,据路人介绍,这家酒企已经停产一年多了,“哪有钱烤酒,山下一些开酒厂的人都已经关门外出打工了”。

  离古传酒厂不到百米的茅台镇国礼酒业大门紧锁,门楣上布满蛛网灰迹。继续前行,几步一酒厂,但其中不是像国礼酒业大门紧闭,就如古传酒厂一样野草丛生,原来的酒厂办公室也改造成了民居,在荒草中依然能寻觅出巨大的不锈钢储酒罐和锈迹斑斑的厂标。

  “前些年,行情好的时候通过大量银行借款修建厂房,把钱变成了酒,现在却不能把酒再变成钱了”,从事酿造工作三十多年的当地酿酒工人向酒业家记者介绍一个窖池一年能产10吨酒,但单口窖池一年至少要投入20万的生产成本,“现在银行不给贷款,基酒质押也做不了,就不如直接停产,如果有人要用窖坑就把它租出去,大多数没人租的,时间长了也就废了”。

  记者沿赤水河上行,酒企、作坊林立,几乎家家都有储酒罐、家家都有酒,但仍冒烟的酒厂屈指可数。

  “现在很痛苦,库存的坛子罐子全是满的,生产压力非常大”,二合镇的甲秀楼酒董事长曾辉近日一直为其基酒销售而奔走,他说现在的销售基本还能稳住,但价格只能低20-30%来销售,基本就是无利可图。

  据甲秀楼酒工作人员介绍,甲秀楼过去有近200人从事生产工作,现在仅剩十几个人,也暂时封存了一些窖池。

  “规模化”企业的挣扎

  仁怀市酒业协会给出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仁怀市共有注册生产销售白酒企业1760余家,其中拥有如生产许可证、销售许可证等证件齐全的规范化企业31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8家,遵义市证件齐全的酒企336家,如茅台、钓鱼台、董酒、习酒、鸭溪窖等在省内省外有较高知名度的酒企共23家。

  贵州省白酒企业商会监事长吕玉华向酒业家记者透露,在仁怀市的300多家规范化白酒生产企业中,已有20%的酒企不再烤酒。

  尽管规模化企业停产覆盖面相对较小,烤酒的酒厂仍承受着巨大的亏损压力。元和酒厂是观景山上为数不多的仍在坚持烤酒的企业,元和酱酒相关负责人李昌(化名)向酒业家记者表示,原来以做基酒为生,现在军务、政务团购通路阻断以后来做市场,销售下滑非常严重。

  “反正送也是送,在网上卖多少能回些款,网上销售跟送人没两样,主要还是做消费者体验,零售价12元的小福将酒在网上做10元4瓶的促销,反正送也是送,在网上卖多少能回些款。”李昌介绍2015年公司销售近5000万,而2000余万的销售额来自网上。

  李昌带酒业家记者参观了元和酒厂的贮存基地,“酒卖不出去就在这存着,我们不想葬送祖辈传下来的手艺”,在半山腰,贮存量500吨的酒罐超过40个,单个贮存区的原酒储量已超过2万吨。

  而去年销售额近2亿元的黔酒股份也选择暂时减少生产,大力推进营销回款以渡过难关。酒业家记者查询资料得知黔酒股份在过去一度年产酱香白酒8000余吨,贵州典型风格浓香白酒4000余吨,而据黔酒股份董事长张方利向酒业家记者介绍,公司2015年产量白酒产量仅2000余吨,不足原来的1/6。

  “让我给你们讲酿造我能谈得头头是道,但讲销售我们都在摸索”,从事白酒酿造工作的张方利的苦恼反映了仁怀市多数酒厂管理者的痛处:他们大多数都是多年从事白酒工作的酿酒师,过去行情好,在政商团购、外地酒厂的基酒需求的刺激下,不愁销路,潜心酿造不善于营销,而行情转变,不得不面向消费者,品牌知名度低,产品价位高不符合大众消费等问题使得他们深感营销乏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