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食网 -> 添加剂 -> 正文
【无添加】这事该咋说
时间:2018-07-30 17:07:35 来源:中国食品报

  炎炎盛夏的热浪中,问题疫苗事件成为了舆论的焦点,司法的介入、领导的批示、行政的追责,这些似乎并不足已平息公众的愤懑,于是,挖掘种种个人私生活的八卦以及从疫苗事件入手种种蹭热点的信息活跃于网上。很想问一下关注疫苗事件的人们:什么是疫苗?问题疫苗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就如同当年食品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时至今日,依然有人把三聚氰胺说成是食品添加剂。而“零添加”“不添加”的标识,也频频成为一些食品、餐饮企业闯市场的噱头。

  说到食品添加剂,众所周知,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就是从打击非法添加入手,于是,公众知道了“食品添加剂”这个名词,但同样不知道食品添加剂的属性和分类。在我国,所有的食品添加剂必须被列到国家标准中,称之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也只有列到这个标准里面的食品添加剂,才是合法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目前已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大约2300多种。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婴幼儿奶粉,还有我们吃的油条、豆腐、冰淇淋、可乐、味精,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但是,现在国内很多人却害怕食品添加剂。对于一些企业宣传和消费者推崇的零添加,孙宝国表示:“有的企业说‘零污染、零添加’,能零污染吗?做不到!”

  针对是否有零添加食品,我曾很认真地和业内人士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第一,加工食品中可以不使用食品添加剂,比如某知名品牌的果汁,但是其在榨汁生产过程中加了水,所以,不是零添加;第二,加工食品中也可以不添加任何其他物质,比如,纯牛奶,但是这个产品的奶源有可能通过奶牛饲养环节有了符合安全标准的“添加”,所以,也不是零添加。

  所谓的“零添加”可以有,但真的只是一个狭义的、相对的,且解释起来很较劲的概念。而绝对的“零添加”是不存在的。

  中国语言很奇妙。很多名词一旦进入专业领域,就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无糖食品”并不是绝对的无糖,再比如“保健食品”特指带批号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也是,有法定的标准和范围。还是孙宝国院士说得好——食品企业在产品包装上标注“零添加”“不添加”,容易误导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对此,不提也罢。

  然而,真的保不齐有些别有用心的企业故弄玄虚,利用消费者的认知误区,以零添加的文字游戏玩概念,目的还是为了牟利。据悉,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正在修订中,其中将明确规定:食品添加剂、污染物及法律、法规和标准中规定的不允许添加的物质,或不应存在于食品中的物质不得使用“无”“不含”等词汇进行声称。同时也不得使用“不添加”“不使用”等词汇。其实,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消费者已经远离“零添加”的诱惑,企业也不会把“零添加”当噱头,而在我国,在当前科普进程相对缓慢的背景下,监管手段先让企业自律,这倒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和食品工业面前,面对着包括对于食品添加剂在内的众多食品安全知识的误解,政府、专家、企业都在为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食品消费市场而努力。事实上,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不仅是保持食品的品质、改良食品的色泽,其发展正在趋向健康、营养。当消费者把“零添加”这些事搞明白,就会知道,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消费升级的健康。

  我是晓理,陪伴您关注健康产业的风云变幻。

分享到:
中食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食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食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食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2427031969 邮箱:24270319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