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食网 > 新闻 > 正文
聚焦粮食结构调整 探求农业供给侧改革
时间:2016-02-13 15:08:2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即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的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十三五”期间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2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1.我国玉米的库存打破了记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要卖的话,用什么价格?从长期说,会不会取消这个政策?这个政策是为保证农民的收入,但是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解决?

  陈锡文:中央一号文件中已经讲到了,今年要加快推进玉米的价格形成机制、补贴政策和收储制度。到目前为止实行的玉米收储制度实际上是2007年制定的政策,一直运用到现在。为了保证农民能够有个比较好的收益,每年在玉米上市之后,政府制定一个玉米的临时收储价格,这个价格从2007年开始第一次实行,对农民的玉米由国有的粮食部门实行收储,一直持续到2014年,每一年收储价格都有所提高,从最初的2007年时制定的每斤7毛钱,到2014年这个价格变成每斤1.12元,每斤提高了4毛2分钱,按现价相比,提了60%。这样保障农民的收入,也调动了农民生产玉米的积极性,所以这些年玉米的增产非常快,玉米也成为中国5个粮食品种中数量最大的一个品种。过去中国的粮食品种中稻谷是数量最大的,现在玉米是最大的。

  但是反过来,又出现了新问题。因为连续多年的提价,玉米价格高于了国际市场。不仅如此,从2012年底开始,国际市场的玉米价格大幅度下跌,一个上涨、一个下跌,就出现了中国国内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的情况,因此就出现国外玉米以及可以替代玉米的一些其他粮食品种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的局面,就产生了中国国内玉米产量不断增长但是进口玉米和玉米的替代品也在不断增长的问题。从价格上讲,中国自己生产的玉米没有价格竞争优势,所以都不得不进了仓库,现在玉米的库存可能是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下一步如何解决?这个文件当中也提到了原则思路,就是坚持实行玉米价格由市场决定,同时对玉米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补贴制度进行改革,实行价格和补贴分离的办法。前些年玉米临时收储价格不断提高,实际上不仅仅是玉米供求关系形成的价格水平,而且还包含着政府对生产玉米的农民的补贴,所以价格就显得比市场高得多。现在的情况下,要把补贴从价格中剥离,要价格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回归到合理的水平。采取这种办法,非常重要的一点,农民会根据市场供求来决定种多少、按什么价格卖,按照基本的规律进行测算。如果国内的玉米价格完全按照供求由市场决定,它将理性地回归到和国际市场价格相近的水平。如果中国国内的玉米价格回到和国际市场相近的水平,大规模进口的现象就会明显减弱,就会为中国国产玉米提供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大规模进口减少之后,不仅现在生产的玉米找到了市场销路,库存的玉米也会逐步消化掉。

  从前年开始,中央政府已经在一些重要的农产品上开始实行这种改革,比如2014年东北和内蒙古的大豆实行了目标价格的改革制度,去年夏天又在长江流域实行了对油菜籽价格和收储制度的改革。去年9月份又明确提出对玉米临时收储价格的调整,从前年的每斤1.12元下降到了每斤1元钱。虽然价格降低了,还是高于国际市场。同时,这个价格还是由政府定的。今年国家正在研究怎么让价格的形成回归市场。这里有个重大的问题,价格由市场决定,农民的利益,政府也必须合理的保障,让农民获得合理的收益。具体的办法,有关部门正在按照一号文件提出的要求认真地进行研究。

  2.去年秋粮收购特别是玉米收购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当前我国粮食的供求形势究竟是什么样的?有没有具体的数字说明?此外,接下来会有更加合理的玉米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机制,主粮方面和其他粮食方面是否有同样的改变?怎样确定这是个合理的机制?

  陈锡文:主粮主要是三大谷物——小麦、大米和玉米。小麦和大米是人们的口粮,这两个品种,中央已经多次在不同的文件中提到过,要坚持和完善践行的体制,所以这两个品种就目前来说,按照最低价收购的政策不会改变,但是要进一步完善,也说明它有改进的地方。这次对粮食问题在价格形成机制、补贴政策以及收储制度改革方面,最突出的是针对玉米,因为当前玉米的供求关系矛盾比较大。

分享到: